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刍议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工建筑质量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作者:鞠剑峰 来源:中国鸣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7-27 8:22:41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水工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水工建筑不仅可以避免水害,保护、利用和开发水资源,同时也可以保证我们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其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找出导致水工建筑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制定防止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水工建筑的特点与分类、水工建筑外观出现质量问题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水工建筑内部裂缝问题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前言

  水工建筑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点工程,因此确保水工建筑的施工质量相当关键,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该不断强化质量监管力度,深化研究问题出现的原因、综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事前防范,遇到问题快速处理。此外,还应该不断总结我国各地水工建筑的施工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施工现场所遇到的问题,不断研究创新,最终寻找经济,方便,快捷的处理水工建筑问题的有效措施。下面主要从水工建筑外观质量和内部裂缝上进行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工建筑质量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水工建筑的特点与分类

  1.水工建筑的特点

  1.1大多数水工建筑都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比如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等对建筑物的选址、选型、枢纽布置、施工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施工的难度较大,水利工程兴建在江河之中,它不仅需要施工人员解决施工期的度汛,还需要解决施工截流、倒流。另一方面水下工程、地下工程以及地基等都需要较为复杂的施工技术。

  1.3工作条件较复杂,当泄水的水工建筑进行泄水时,会对岸坡和河床产生很强的冲刷力;当水工建筑挡水时,它要承受非常大的压力,会对水工建筑的稳定性和强度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1.4水工建筑主要是以混凝土为原料修筑而成,原料本身具备较强的防渗能力和密实性,它不但能够围护、承重、抗渗,还能够耐冻融和耐侵蚀。

  1.5如果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工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将会给人们带来非常严重的灾难和损失。

  2.水工建筑的分类

  水工建筑按其功能分为:普通的水工建筑和专业的水工建筑。其中普通的水工建筑包括海塘、堤、坝、泄水或者进水建筑;专业的水工建筑包括用于水力发电、供水和灌溉等水工建筑。

  按照原料配比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混凝土水土建筑和添加外加剂混凝土水工建筑。普通混凝土水工建筑采用的是一般混凝土来增加自己的密实性和抗渗能力;外加剂混凝土水工建筑通过添加外加剂来优化原料内部结构,提高原料的密实性和抗渗能力。

  二、水工建筑外观出现质量问题的成因以及防治措施

  常见的外观质量问题有蜂窝麻面、气泡较多、色泽不同三种,下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1.蜂窝麻面

  1.1形成的原因

  由于振捣的半径偏大,振捣时间过短;导致接缝或者模板孔眼附近的浆液在进行振捣时会溢出,从而形成空隙以及泛砂;配比的中砂率较低,而粗骨料的含量较大;粗骨料粒的半径过大,钢筋的保护层不能被混合料填充满;导料入仓不到位,浇筑的高度偏高,导致砂浆与粗骨料离析。

  1.2防治的措施

  对搅拌时间和搅拌料的配比进行严格控制;提高模板在拼装时的精度以及将拼缝设成企口的形式;选用半径合适的粗骨料且优化施工时的配合比;对振捣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防止漏振,同时要根据振捣设备的类型设计浇筑的振点;此外为了缩减接缝的数量,应该使用大块件的模板进行拼装。

  2.气泡较多

  2.1形成的原因

  由于气泡溢出时路程较长、浇筑层的厚度太大;模板表面配制太浓和太多的隔离剂,导致在进行振捣时,由于表面的张力作用,模板中混合料的表面产生浸润的现象,从而将内部的气体包裹起来形成了气泡,部分该气泡通过振捣逐渐变小并溢出,另一部分气泡由于模板表面配制太浓和太多的隔离剂吸附到了模板的表面,难以溢出,当混凝土被凝结时就产生了气泡空隙。

  2.2防治的措施

  为了加大气泡振升的速度、提高和易性,要采用合适的减水剂;为了减少吸附在模板表面气泡的数量,要使用柴油(稀释剂)来降低稠度;减少涂抹量(达到润湿效果即可),从而降低浸润膜的厚度和气泡的数量,方便气体溢出仓外;为了缩短气泡溢出路程,要减少浇筑层的厚度;为了帮助气泡溢出,要增长振捣的时间。

  3.色泽不同

  3.1形成的原因

  由于入仓导料中骨料没有清洗干净,且拌合的质量各不一样;模板的表面因为粗糙程度不同,导致反光出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