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工程资讯 >> 媒体关注 >> 正文
“工科生第一大国”为何难出一流工程师
作者:佚名 来源:新民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0-12-10 15:14:47

  国内高校工科在读生达700多万,十倍于美英等国,然而――

  “工科生第一大国”为何难出一流工程师

  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工程教育规模,高校工科在读生700多万人,相比美国几十万、英国十几万的生源量,存在着数量级差异。然而,企业常常抱怨:大学培养不出合格的工程人才;近年《国际竞争力报告》(“洛桑报告”)也显示:我国合格工程师的世界排名一直靠后。昨天,教育部组织上海交大、清华、浙大、哈工大等19所“985”高校,在沪交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从工程人才大国走向工程人才强国,还有多层面的体制机制亟待改革突破。

  工科生不等于工程人才

  目前,全国大学生30%以上是工科生。但这些工科院校、工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并不能和工程型人才画等号,相反众多学生成了写写论文的工程学术型人才。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做的多为书本上的课题,而非车间工地的项目,集中在应用基础理论、仿真计算、新功能开发等方面,对工程环境和需求极不熟悉,难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使其中的优秀学生日后可能发展为“工程科学家”,但还是不同于贴近工程实际的一流工程师。

  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将 “卓越工程师计划”列入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辟“教育特区”,定向培养专才。今年首批进入计划的全国61所试点高校,设定280多个专业点,从工科生中选拔真正的“工程生”。据统计,现有超过3万学生进入计划,其中人数较多的如上海交大,最近已选拔本科生200名、直升研究生170名,进入“卓越工程师特班”。未来10年内,我国10%的工科本科生、约每年10万人,以及50%的工科研究生、约每年6万人,都将成为这项计划的培养对象。

  无工程背景带不出人才

  名师出高徒,但问题是,国内高校极其缺乏“工程型师资”。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处长李茂国坦言,目前工科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背景不足,尚难适应工程人才培养之需。当下,国内不少工科博士毕业后就直接留校,教育背景只是“从学校到学校”。而反观国外,尤其是在德国等一些工程强国,只有具备5年以上的企业工程经理资历者,才能进入高校成为工科师资;还有如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高等学府,工科教授也往往长期担任企业工程专家。因此,“卓越工程师计划”在分类培养学生同时,也需分类建设师资。李茂国透露,在试点中,拟对“工程型教师”与“学术型教师”采取不同的考核体系,考核工程型教师的指标不再仅仅是SCI论文、科研经费等,而是工程设计案例、工程专利、企业服务能力等。对于已有师资,送到企业、下到基层“回炉”尤显必要;对于新教师入职,则优先聘用具有工程背景的人才。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