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ria]的博客:
http://sarria.mypm.net
“空窗期”怎么过?——如何安排员工的项目“空窗期” 
“空窗期”怎么过?
——如何安排员工的项目“空窗期”
 
作者:商蓉蓉
2007-9-24
 
老板们大抵是喜欢看到自己的员工埋头苦干的,越是加班加点越表明公司的欣欣向荣和蓬勃发展,若是哪天突然发现员工们无事可做了,老板大概就要抓狂啦。
可是,真的是员工越忙企业绩效越好吗?员工就一刻也不能得闲吗?笔者颇不以为然。

场景一

       “小李,你没事的话,去帮市场部看看他们的系统怎么老是乱码。”

       “啊,经理,我正在给采购部修改他们的招标网站呢,去不了。”

       “怎么,招标网站有什么问题吗?”

       “采购部要求每页显示15家供应商信息,而且要增加按价格和厂商排序的功能,不然他们没有办法有效的筛选。”

       “看起来是很有必要,那么你还需要多长时间?”

       “唔,除了招标网站,还有运输系统需要我帮他们导一些采购系统的数据;另外仓储系统要求修改库房名称,因为库房名称是从采购这边来的,得在采购这边先修改;另外,服务和索赔系统的项目经理也要求我为他们提供有关的数据。”

       “嗯,看来你的工作已经安排的很满了,那么小张怎么样?”

       “哦,经理,我手上还压着2个项目的任务没有完成呢,他们都说自己最紧急,我都不知道该先做哪一个了。”

       “嗯,那小王?”

       “经理,我也一样啊,要同时参加2-3个项目的开发工作,因为它们都涉及到我负责的服务系统的接口。”

       “这样啊,既然大家都很忙,那么今年的绩效考核我们一定会遥遥领先了,好,大家继续忙吧。”

 

场景二

       “小于啊,最近有人反映你整天也不干活,光在那里看书呢,”经理扶了扶眼镜,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说,“是不是对工作有什么想法啊?”

       “没有啊,我没什么想法。”

       “那怎么你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看书,采购系统不是你在维护吗,怎么都没有事做吗?”

       “对,采购系统是我在维护,最近不是运行的好好的吗。”

       “可是,以前小李负责的时候,每天都忙得一刻不停,怎么你就这么闲?”

       “哦,是这样的,经理,”小于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我接手采购系统以后,作了一些改进,把日常的维护功能交给采购部的管理员去做了;还有一些数据的发布和一致性维护,我都做了任务来自动完成;所以只要不出现大的失误,采购部的系统管理员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我从后台修改了。”

       “嗯?这样啊.....

       “对了,经理,我最近正在学习新的开发语言,我发现......

 

场景三

       经理来到办公室,发现每个人都紧盯电脑,神情专注,敲击键盘的噼啪声此起彼伏。经理于是很满意,“看来大家都在认真工作,今年的任务一定能完成得很好”。

       年底,经理意外的发现,几乎所有项目都有延期的情况发生,而且每个项目都经常加班。经理开始觉得,“是不是工作量太大了?员工那么努力的加班工作都无法完成任务,我是不是该找HR经理谈谈,明年再多招些人啊......

 

场景四

       “小李,晚上加班CS啊。”

       “好的,这次一定大败你!”

       “得了吧,你已经这样叫嚣了一个礼拜了,还不是我的手下败将?”

       “那我这次找小王一起,就不信赢不过你!小王......

 

 
公司的业绩如何并不是与员工的忙碌程度成正比的,关键还要看忙的人在忙什么,为什么忙,还要看闲的人在什么情况下闲,为什么闲。
如果员工们整天忙忙碌碌,不停的穿梭于多个任务,不停的到处去“救火”,那么只能说是公司的流程没有理清楚,或者是这个员工的定位不清楚,成了“创可贴”式的员工;如果有的人忙有的人闲,那么只能说是任务分配不均,导致忙的人忙死,闲的人闲死;如果所有员工都很清闲,而且是一直都很闲,那么只能说这家公司离关门不远了......
当然,公司雇员工就是来工作的,可不是来喝茶闲聊的,给员工安排适当的工作是理所应当的,没人会有异议。不过,事物的发展总是阶段性和波浪式的——例如股市,震荡和调整是正常的,有涨有跌才是健康的,好像有点扯远了,我们再扯回来——企业整体的业务量时有高低,员工的工作量也不可能总是一样的,必定是时忙时闲,如果持续偏高或者偏低,就该考虑增加或者裁撤岗位了。
 
工作量的波动在软件行业,尤其是那些以承接项目为主的软件公司体现得更加明显。项目多的时候人手根本不够用,项目少的时候又会有一部分人没有项目可做,就是所谓的项目“空窗期”。
那么,作为公司的老板或者部门经理,我们该如何看待“空窗期”这一现象,又该如何安排处于“空窗期”的员工呢?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在项目的低潮期,没有足够的项目展开,就会有较多的员工无事可做,有些老板看到每月的薪水册和场地租金账单可能会承受不了,认为那么多领了薪水却无所事事的员工简直是在抢劫,于是开始大量裁员。殊不知,这样的裁员绝对是得不偿失,仅仅为了节省几个月的薪水,任凭人才大量流失,那些留下的员工也会失去对企业的信心,等到企业终于熬到了项目高潮期,却不得不面对没人可用的尴尬。
以项目为主的软件公司由于项目自身的特点,必然会有项目“空窗期”的存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处在“空窗期”的员工虽然眼下没有创造价值,但他们在之前的项目中是创造了价值的,而且“空窗期”的薪水、办公场地等费用应当看作是日常的运营成本,这些是企业正常运转所必需负担的,是不能单纯靠裁员来规避的。
 
其次,让“空窗期”不空。
无论如何,“空窗期”的存在终归是拉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摊低了企业绩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来尽量降低运营成本,以求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既然“空窗期”的员工当下不能创造价值,我们起码可以做些事情,让他们在结束空窗期之后有能力创造更高的价值。因此,在“空窗期”安排一些培训来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安排一些活动来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让员工在“空窗期”不空,在下一个项目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项目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是提高绩效和降低空窗期损失的有效途径。
 
最后,尽量减少“空窗期”。
“空窗期”的存在必定会使运营成本上升,带来效益损失。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消灭或是减少项目“空窗期”,让公司时时都有项目进行,并且通过合理的安排人员和资源,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价值,达到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目标。
怎样减少“空窗期”带来的效益损失呢?企业需要增强投标能力,保证承接到足够数量的项目任务;还要提高内部的项目管理水平,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展开和结项;还要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保证及时交付合格的产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确保项目及时回款。
不过,想要完全消灭“空窗期”是十分困难的,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非常高的项目控制能力和人员调度能力,在减少“空窗期”的同时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我们只能在管理成本与“空窗期”之间选择一个适当的平衡点,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
 
 
作为企业的领导,必须认识到“空窗期”的存在是正常现象,不要草木皆兵,一见到员工清闲就如临大敌。当然,为了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必须合理安排员工在“空窗期”的工作和培训计划,真正做到“空窗期”不空,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厚积薄发,再创新高。
 
本文被《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转载。
sarria 发表于 2007/10/17 17:02: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收藏该日志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主页:
    标题:
公 告
登 陆
日志日历
搜 索
日 志
评 论
链 接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