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对水利工程中解决大堤防渗问题的总结
作者:佚名 来源:第一论文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10-7 15:22:37

  摘 要: 多年来防渗加固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根据地区基础土质较差,渗透性较强,在水流的作用下对基础的危害很大。因此防渗加固工程便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水坝加固技术根据水坝不同的部位进行不同的施工方法,坝体、坝基帷幕灌浆主要充填漏洞和缝隙,防渗裁漏,通过灌浆加固,形成防渗体。本文主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1.灌浆法的实例分析

  1.1 实例分析----灌浆法的工作原理

  利用压力将能固结的浆液通过钻孔注入岩土孔隙或建筑物的裂隙中的技术,叫做灌浆技术,是使其物理力学性能获得改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方法用于堤防防渗的灌浆,使浆液获得一定压力,从而能够克服阻力,渗入堤防的罅隙。

  压力越大时,吸浆量和浆液扩就会扩散到更远的距离,因此又被称为渗入性灌浆。适合用于灌浆的材料有:水泥浆、黏土浆、水泥黏土浆、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砂浆和水玻璃浆液几种。

  1.2 应用实例----泥黏土混凝土截渗工程

  洪水期间, 堤坡潮湿,渗水更为严重。经地质勘探,该段老口门宽200m,堤身土质为粉质壤土。堤基为第四纪全新统冲积堆积,层状结构,从上到下第1层为粉砂,有腐烂秸料,层厚10m;第2层为细砂,层厚6.6m;第4层为壤土,含有礓石,层厚5m。经分析论证,对该段堤防采用水泥黏土混凝土垂直截渗技术进行加固处理。设计墙深26m,深入相对不透水层0.5~1.0m,墙体厚0.4~0.45m,墙体采用50号水泥土,渗透系数为10-7cm/s,并安设测压管、渗压计3组。

  2.高压喷射法的实例分析

  2.1 实例分析---高压喷射法的工作原理

  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作下列加固目的:(1)止水,形成防水幕,隔断地下水渗流;(2)防止基坑底部的粘性土涌土或砂类土管涌;(3)保护相邻构筑物或地下埋设物;(4)旧有建筑物的地基补强;(5)桩基的防护或代用;(6)地下盾构法等顶管施工时始末端的加固等。

  固结体的形状和喷射流的移动方向有关。一般分为旋转喷射(简称旋喷)、定向喷射(简称定喷)和摆动喷射(简称摆喷)。旋喷桩主要用于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基土的变形性能,使其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不至破坏或产生过大的变形。

  2.2 应用实例----管喷射灌浆工程

  该次工程加固段长11.7km, 现有堤塘防洪能力偏低,堤身单薄,渗漏严重。高喷段地质分层(自堤顶往下)为:砾石层(路基)、粉质黏土层(杂填土)、飘石层(碎砖瓦层)、粉土质黏土层、淤泥粉质黏土层、黏土层、基岩,其地质情况较复杂,不同堤段各土层厚度也不相同。

  2.2.1 根据设计提供结合现场试验确定施工技术参数如下:

  (1)喷射浆液的比重: 1.6~1.8g/cm3;

  (2)回浆比重: 1.25~1.45g/cm3;

  (3)高压水,压力28~34MPa,流量:75L/min;

  (4)压缩气,压力:0.7MPa,流量:6m3/min;

  (5) 水泥浆液,压力:0.98MPa,流量:80L/min。

  采用600型地质钻机,原浆固壁钻进,孔距为1.6 m,高喷采用三重管喷射灌浆工艺。分2序施工, 2序喷灌间隔时间确定为7d,经过对部分挖开连接墙段的观察和分析,当第1序墙体的强度不够而进行割接时,由墙体固有的不均匀性和第2序喷射时的穿透能力和灌填饱满程度的限制,将附近第1序墙体冲散而第2序灌填不饱满等原因而形成防渗体的薄弱点,甚至空洞。

  ①钻孔。采用600型地质钻机,原浆固壁钻进,孔距为1.6m。遇石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控制垂直度为0.5%。

  ②下三重管喷射。在地面上进行水、气试喷后下管至设计深度,调整喷射方向。

  ③高压喷射灌浆准备。要求水泥浆比重1.6~1.8g/cm3,控制摆角。

  ④高压喷射灌浆,控制施工参数。该工程采用28~34MPa的高压水,一般当合金水嘴承受水压30MPa以上,合金水嘴很容易磨损,尤其水质差时更容易磨损。随着水喷嘴的磨损增大,水压减少,当压力表读数减少到低于设计值时,应及时更换水喷嘴。喷射每个孔之前都要检查水、气嘴的工作情况,避免碎片卡在两嘴套装间而堵塞一侧喷嘴,影响喷射质量。

  3.排水固结法的实例分析

  3.1 实例分析---排水固结法的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