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成本费用 >> 正文
浅谈工程造价的控制方法与措施
作者:姚秀玲 来源:中华论文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9-11 9:22:16

  建设工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各项生产要素价格变化频繁、产品单件性、固定性等特征,使得建设工程的造价复杂多变,使得工程造价的管理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建设方对其管理应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1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在工程设计实例中发现,不少设计人员重技术,轻经济,随意提高安全系数,造成一定浪费。所以建设方应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应认真审核设计,及时发现问题,以免初步设计批复后,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难以解决。应做到以下几点:

  1.1 完善工程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对各投标的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选择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条件下确保技术先进,在满足实用功能前提下注意造型别致美观,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设计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1.2 加强限额设计及其动态管理。这一项主要是针对设计单位的设计而言,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说到底就是编制出既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造价又受控于决策投资的设计文件。

  1.3 广泛采用标准设计,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由于标准构配件的生产是在工厂内批量生产,便于预制厂统一安排,合理配置资源,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节约建筑材料,采用标准构配件可降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10%以上。

  1.4 设计要周密、细致,严格控制出现过多的设计变更,造成投资增加。

  2 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采用清单计价

  当前,部分地区定额模式还在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清单计价模式采用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清单计价的本质就是“市场定价”,提高了企业竞争意识和管理水平,保证施工项目计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这点和定额计价,平均工资,固定费率,总体合理个体不合理相比较来说,有较明显优势。

  工程量清单是造价控制的核心。工程量清单作为施工方投标报价的依据,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工程量清单编制一定要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每一个子项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应表达准确完整,应做到不多算、不少算、不漏项、不留缺口并尽可能减少暂定项目,以防治日后追加工程造价。有的项目漏掉了一项,动则增加上万或成倍的增加造价,应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还有就是工程计量与实际的不符,防止侵害国家、集体的利益,而使个人不当得利。

  工程造价,人才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需要“多能”的复合人才,这就刺激了从业人员要炼就终身学习的本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懂得工程造价操作理论与务实,技术综合能力强,才能善于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加强技术协调

  由于各单位情况不同,技术协调是目前建设项目管理相对较薄弱的环节。不同方案的确定,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项目建设程序的各个阶段而言,规划、设计、施工阶段自身有较完善的质保体系,有各自较为严密的标准、规范,但各阶段之间需要衔接,必然存在技术信息的相互流动。例如,施工单位对于设计使用功能的理解,以及对变更的掌握,设计单位对于现场和施工动态情况的了解等,都依赖技术信息交流;项目管理的对象,即工程实体本身,是一个由众多的环节构成的系统,项目管理实践证明,技术信息协调失败引发的问题在项目缺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错误的技术信息一经传递,往往会在相对封闭的子系统中持续作用,或者对其他子系统引发连锁反应,直至出现矛盾后才被发觉,具有隐蔽性。正是由于技术协调是提供工作的依据、标准的保障,所以其意义重大。建设方应使自己成为一个高效畅通的信息中心,使信息迅速畅达、准确无误地在各系统间流动、转化、落实。为避免技术协调的失败,应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建设方应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内、外部结构。项目管理组织是项目所有参与方的组成形式,其界面划分结构决定了技术协调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一方面,建设方项目在必须分包时应适度,避免不合理肢解工程的做法。另一方面,项目管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应充分考虑建设方自身的协调能力。例如,工程的材料、设备是由施工总包,还是自行采购,建设方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自身管理能力及经济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有时单从价格角度看是节省了,但却增加了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客观上违背了集约化原则。

  其次是法律和经济的制约机制,协调是管理的一部分,而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另一方面,协调失败必然招致损失。项目管理者为了避免和有效转移这类损失,应当重视法律和经济上的制约手段。

  4 加强合同的管理,控制工程造价

  作为建设方,应采用切实有效、合理的合同,力求完善,不应留有漏洞、模糊之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